青海新聞網·大美青?蛻舳擞 生物和地理學考即將到來,如何才能把握好生物、地理學科的學習要點?本期《教育視點》邀請到西寧市教育科學研究院生物、地理學科教研員分享他們的突破之道。
西寧市教育科學研究院高級教師李曉廷表示,基于《義務教育地理課程標準(2022年版)》的新變化,教師的教與學生的學都要有相應的突破。
教的突破:教師要轉變觀念,貫徹新理念,深刻理解課程標準的變化與突破,認真思考和挖掘知識背后的素養意義,從教授知識點向培育核心素養轉變,達成核心素養立意的課程目標;要突破難點,推動新發展,加強課程的綜合性和實踐性是課程實施過程中的難點,特別是跨學科主題學習,怎樣組織落實且達到預期目標,需要教師用教學智慧研究和踐行;要守正出新,落實新要求,“守正”即依標,教師必須依課程標準進行課堂教學和評價,可以根據教學需要對內容進行重構,在教學方式方法上“出新”,創造出生動、智慧、高效的地理課堂。
學的突破:學生要多觀察、勤思考,提高觀察能力和思維水平,學生不僅要善于觀察,還要勤于思考,形成從地理綜合視角分析和解決問題的意識和能力;要多實踐、敢創新,培育探究意識和創新精神,地理學科具有很強的實踐性,學生要積極參加地理實驗、社會調查、野外考察等地理實踐活動,感悟地理的奧妙和魅力,大膽實踐創新,并在實踐活動中涵育樂于合作、求真求實、不畏困難、敢于攀登的精神品質;要樹情懷、提能力,增強人文底蘊和責任擔當,地理學對于解決當代人口、資源、環境和發展問題,維護生態安全,建設美麗中國具有重要作用。要立足家鄉、胸懷祖國、放眼世界,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成為具有生態文明理念的時代新人。
新的生物課程標準下,課程有哪些變化,教與學應如何突破?西寧市教育科學研究院正高級教師王培生認為,國家新版生物課程標準下,生物課程應著力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體現正確的價值觀、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的培養要求。
新課標優化了課程內容結構,基于核心素養要求,遴選重要觀念、主題內容和基礎知識技能,精選、設計課程內容,優化組織形式。涉及同一內容主題的不同學科間,根據各自的性質和育人價值,做好整體規劃與分工協調。加強學科間的相互關聯,帶動課程綜合化實施,強化實踐要求。
同時,加強了學段銜接,注重“幼小銜接”,基于對學生在健康、語言、社會、科學、藝術領域發展水平的評估,依據學生從小學到初中在認知、情感、社會性等方面的發展變化,把握課程深度、廣度的變化,體現學習目標的連續性和進階性。了解高中階段學生特點和學科特點,為學生進一步學習做好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