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 id="jwj3l"><sub id="jwj3l"></sub></i>

      1. <samp id="jwj3l"><th id="jwj3l"><cite id="jwj3l"></cite></th></samp>
      2. <p id="jwj3l"></p> <samp id="jwj3l"></samp>

          1. 站內檢索:
            您的位置: 您當前的位置 : 青海新聞網  /  青海各地

            玉樹牦牛產業牛勁十足

            來源:西海都市報    作者:李增平   發布時間:2023-06-01 07:53    編輯:孔令磊
            治多縣江慶村牦牛轉場到夏季牧場。江慶村供圖

              青海新聞網·大美青?蛻舳擞 素有“中國牦牛之都”美譽的玉樹藏族自治州,目前牦牛存欄達到148.95萬頭,約占全球牦?偭康氖种。

              對于玉樹而言,畜牧業不僅是傳統產業、基礎產業,更是富民產業、特色產業。推動畜牧產業高質量發展,既關系到綠色優質畜產品的供給,也事關草原生態平衡和可持續發展。玉樹州抓住機遇,瞄準高端和高品,圍繞綠色和有機,突破發展瓶頸,全力打造綠色有機農畜產品輸出地主供區。

              強種源——強壯牦;

              玉樹州曲麻萊縣地處三江源腹地,這里多種地貌并存,為野牦牛及家養牦牛的生長提供了廣闊的牧場、優良的牧草和清潔的水源。每年秋季,雜日尕那的野牦;烊爰倚笕鹤匀唤慌,造就了曲麻萊“野血”牦牛的強大基因,這一得天獨厚的昆侖山野牦牛種質資源在全國絕無僅有。

              “現階段,我們已建成兩處千頭牦牛良種繁育基地和一處千只藏羊良種繁育基地,實施‘黑色化’和‘野血化’工程,有計劃、有組織地淘汰不符合標準的畜種,嚴格執行青海省良種鑒定程序,實施良種、良料、良法綜合配套。”曲麻萊縣農牧和科技局局長惠曉明說。

              隨著曲麻萊縣良種牦牛知名度、美譽度和市場認可度不斷攀升,省內外不少地區越來越多的牦牛養殖基地派人前往曲麻萊縣購買優良種畜。

              “為了強壯牦;,我們去年從曲麻萊引進十余頭F1代野血牦牛。”稱多縣歇武鎮副鎮長拉吉永占說,過去大家沒有良種選育概念,各家各戶粗放散養,導致牦牛近親繁殖,體型瘦弱,死亡率高。引進野血牦牛,將改變這種局面。

              推動畜牧業現代化,良種繁育不可缺少。結合野血牦牛和家養牦牛優點,下一代的牦牛呈現出生長快、抗病性強的特點。據統計,這種成年公牦牛產肉量比普通牦牛多出上百斤。

              延鏈條——牦牛肉端上北京市民餐桌

              初夏的清晨,玉樹還有些寒意,稱多縣歇武鎮牧業村黨委副書記成松一早從儲草棚拉著飼料趕往牧場牛圈。這里有80多頭體質較弱的牦牛,需要精心照顧。

              “按照年齡、體質分類養殖,能更加科學地照料好它們。”成松說,隨著村里北京對口援建項目的落成,現在的科學畜牧方式與傳統的“靠天放牧”有了很大的區別。

              千百年來,玉樹牧民群眾都是逐水草而居”的傳統放牧,牦牛陷入“夏壯、秋肥、冬瘦、春死”循環,產業化發展難度大。

              為了引導玉樹牦牛走優質優價、有機高端品牌之路,2018年,玉樹州人民政府和北京首農食品集團各投資500萬元,成立青海首農玉樹供應鏈發展有限公司,玉樹牦牛養殖從良種繁育、生態養殖、短期舍飼、屠宰加工到市場銷售全產業鏈開始完善升級。

              走進由北京援青指揮部投資建設的昂巴拉農牧民專業合作社生態牧業示范基地,映入眼簾的是一排排越冬棚、保育舍、干草棚等設施,飼養、采奶、防疫等設備齊全。

              “現在各家的牦牛都在夏季牧場,到了冬季,這里就成了它們的家。”成松告訴記者,夏秋牧草茂盛時節,牦牛還是傳統放牧模式;冬春季節,各家牦牛就到基地越冬,破解了牦牛“冬瘦春死”的困局。

              牛羊肥壯,產業興旺。去年,在北京首農集團的推動下,高原牦牛肉被端上了北京市民的餐桌,牦牛酸奶、牦牛絨產品也逐步推向市場。

              拉吉永占說:“在多方協助下,基地正在開發更多的牦牛產品,進一步延長牦牛產業鏈,讓牧民增收致富。”

              云放牧——大數據助力高原畜牧

              玉樹州治多縣治渠鄉江慶村距離縣城60公里,草原面積遼闊,全村有488戶牧戶。過去牧民各家放牧,居住分散。為了激活鄉村振興動能,讓集體富起來,江慶村建立“黨支部+合作社+牧民”的利益聯結機制,吸納牧戶入股,成立專業合作社 ,統一管理運營。

              “目前,合作社有500多頭牦牛,24名管理人員,分3組每個月輪流放牧。”江慶村黨支部書記拉西才加告訴記者,成立合作社集中管理后,極大地解放了牧民勞動力,也預防了牛群被狼襲擊。

              每天8個人,如何管護好大家的牦牛?在治多縣科技農牧局的支持下,江慶村的牧場變身“云端牧場”,徹底顛覆了人們印象中的傳統畜牧業。

              騎著摩托車放牧、給牦牛頒發“身份證”、牦牛頭上放置定位器、在草原安裝實時監控系統及氣候環境監測器……在江慶村,這些新設備出現在牧場上,收集牧場、牦牛信息,同步上傳“云端”。

              在數據流的另一端,治多縣高原畜種追溯體系(云端牧場)信息平臺對江慶村牧場的數據進行云計算處理,實時分析植被蓋度變化,監測土壤水分情況,研判載畜量是否合理,提供定制化的牧場管護建議,草原牧場環境和畜牧業生產全部納入“云端”管理。

              治多縣農牧和科技局局長羅松洋培告訴記者,目前,只有江慶村一個試點村。未來,全縣20個行政村家庭牧場、合作社、聯戶經營將會全部納入到高原畜種追溯體系(云端牧場)信息平臺,實現“云端”放牧。

            相關新聞↓
            [ 打印 ]
            關于我們 | 法律顧問 | 廣告服務 | 聯系方式
            青海省互聯網新聞中心主辦      版權所有:青海新聞網
            未經青海新聞網書面特別授權,請勿轉載或建立鏡像,違者依法必究
            E-mail:webmaster@qhnews.com 青海新聞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許可證:63120170001 青ICP備19000163號 青公網安備 63010302000199號
            亚洲最新中文字幕,亚洲综合一区二区精品久久,久久久久精品国产亚洲AV无码,91丨国产丨白浆秘
          2. <i id="jwj3l"><sub id="jwj3l"></sub></i>

              1. <samp id="jwj3l"><th id="jwj3l"><cite id="jwj3l"></cite></th></samp>
              2. <p id="jwj3l"></p> <samp id="jwj3l"></samp>